步骤内容:(1)分析研究产品的装配图和零件图。(2)确定毛坯。(3)拟定工艺路线,选择定位基面。(4)确定各工序所采用的设备。(5)确定各工序所采用的刀具、夹具、量具和辅助工具。(6)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。(7)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,计算工序尺寸和公差。(8)确定切削用量。(9)确定工时定额。
据五金手册记载,五金制品亦称金属制品,非标零件加工厂,主要是指使用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制造日常生活与生产用的(不包括机械制造)五金制品。武汉的金属制品起源早,种类多,是手工业的传统行业和骨干行业之一。20世纪20年代以后,据五金手册介绍,武汉的金属制品业又有新的发展,除传统的铜、铁器外,增加了白铁、钢精、钮扣、电镀、铜铁床、证章、铸锅等自然行业和产品。到1933年,金属制品业有1300余户。其时,铜器业呈没落状态;铁器业则有较大发展,非标零件厂家,共有420户,并形成文帮、武帮(杂炉)、刀帮、锉帮、剪刀帮、剃刀帮等行帮;白铁业则因1931年武汉遭受水灾后修复檐沟等的需要而发展到380户,成为较大的行业。
(1)装配基准: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在部件或产品中的位置的基准,称为装配基准。(2)测量基准:用以检验已加工表面的尺寸及位置的基准,称为测量基准。(3)定位基准:加工时工件定位所用的基准,称为定位基准。作为定位基准的表面(或线、点),南京非标零件,在一道工序中只能选择未加工的毛坯表面,这种定位表面称粗基准.在以后的各个工序中就可采用已加工表面作为定位基准,这种定位表面称精基准。[2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