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现代汉语词典》载:五金产品现代五金:指金、银、铜、铁、锡,泛指金属。《辞海》载:五金:五种金属。古时期是指金、银、铜、铁、锡等五种金属,并经过人工加工制成刀刃、剑、艺术品等金属物品。《吴越春秋》四《阖闾内传》:“臣闻越王元常使欧冶子造剑五枚,……一名湛卢,五金之英,太阳之精。”按《汉书·食货志》上“金、刀、龟、贝”注:“金谓五色之金也,非标件加工厂家,黄者曰金,白者曰银,赤者曰铜,青者曰铅,黑者曰铁。“汉赵晔 《吴越春秋·阖闾内传》:“臣闻越王元常使欧冶子造剑五枚……一名湛卢,衢州非标,五金之阴,非标零件加工报价,太阳之精。”五代齐己《谢人惠药》诗:“五金元造化,非标零部件加工,九鍊更精新。”按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“金、刀、龟、贝”颜师古注:“金谓五色之金也。黄者曰金,白者曰银,赤者曰铜,青者曰铅、黑者曰铁。”《兴中会宣言》:“方今强邻环列,虎视鹰瞵,久垂涎吾* 五金之富,物产之多。”2、今亦用为金属制品的统称。如:五金商店。3、见“五朱”。古钱币名。榆荚钱的一种。金元好问《续夷坚志·古钱》:“榆荚,其文一曰‘五金’,一曰‘五朱’,殆分‘铢’字为二也。”
(1)装配基准: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在部件或产品中的位置的基准,称为装配基准。(2)测量基准:用以检验已加工表面的尺寸及位置的基准,称为测量基准。(3)定位基准:加工时工件定位所用的基准,称为定位基准。作为定位基准的表面(或线、点),在一道工序中只能选择未加工的毛坯表面,这种定位表面称粗基准.在以后的各个工序中就可采用已加工表面作为定位基准,这种定位表面称精基准。[2]